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。”雁门关雄踞重地,险关要隘,千百年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历朝历代发生在此地的血雨腥风的厮杀数不胜数。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此镇守,武艺高强,智谋出众,出奇制胜,屡胜匈奴;汉代名将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等多次出雁门北伐匈奴,铁流滚滚,势如破竹,匈奴溃败,远逃漠北;唐代名将薛仁贵长期镇守雁门关,防御突厥,森严壁垒,金戈铁马,固若金汤;北宋英烈杨家将,抗辽保宋,满门忠烈,侠肝义胆,千秋忠义。从赵襄子主持三家分晋到贺龙指挥雁门关伏击战,2500年来,发生在雁门关一带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多次,一部雁门关的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。雁门关是历代名将的摇篮,是尸山血海的古战场。雁门关瓮城门上的一副对联 “三边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”,却正是雁门关战略地位的真实写照
雄关依山傍险,高踞勾注山上。东西两翼,山峦起伏。山脊长城,其势蜿蜒,东走平型关、紫荆关、倒马关,直抵幽燕,连接瀚海;西去轩岗口、宁武关、偏头关至黄河边。关有东、西二门,皆以巨砖叠砌,过雁穿云,气度轩昂,门额分别 雕嵌“天险”、“地利”二匾。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,巍然凌空,内塑杨家将群像,并在东城门外,为李牧建祠立碑,可惜城楼与李牧祠,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。但唐代诗人李贺的《雁门太守行》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胭脂凝夜紫。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”流传至今。
古代的雁门关,关楼高耸,关城雄固。雄关两侧长城蜿蜒,山势险峻,绵延数百里随处可见。历经几个朝代,雁门关一直是边关要塞,无数英雄豪杰在此浴血奋战,马革裹尸,书写了一曲曲壮怀激烈的烽火战歌。
如今的雁门关,滚滚狼烟不复存在,兵戎相见的厮杀已成历史。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,物阜民康。雁门关早已失去了边关要塞的御敌作用,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著名景点。游客漫步雄关古道,登临雁门城楼,游览古老长城。寻觅古战场的遗迹;领略历代守关名将的风采;感受古老雁门的民俗风情;体味雁门关的厚重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。那种震撼,那种体味,那种感受会给人们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。
我的文友宝珍女士写的浪淘沙《雁门怀古》很好的诠释了这种感觉:
暮色布云霄,日暗风嗥。雷鸣电闪雨潇潇。旷野寂寥闻鼓角,险隘关郊。
冷月照衰蒿,往事湮枭。杨门将帅舍身鏖。血染沙滩忠骨笑,雁岭秋高。
到雁门关旅游是出行的不错选择。朋友!来雁门关旅游吧!忻州人民欢迎您!
2014年2月10日
评论